為(wei) 促進天然氣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建設和天然氣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與(yu) 運營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yu) 天然氣供氣企業(ye) ,此次征求意見稿降低了企業(ye) 的儲(chu) 氣能力要求,從(cong) 原來的10%降至不低於(yu) 其年供氣量5%,對於(yu) 地方政府的要求也從(cong) 原先的3天提高到5天。對於(yu) 儲(chu) 氣能力不達標的用戶,《征求意見稿》允許購買(mai) 市場化儲(chu) 氣服務和調峰服務。
受訪人士均表示,儲(chu) 氣能力要求的變化使得儲(chu) 氣責任更加清晰,也是根據天然氣近年來的供需變化,讓天然氣生產(chan) 企業(ye) 儲(chu) 氣水平處於(yu) 合理區間。同時,也進一步要求地方政府強化區域統籌與(yu) 應急能力。
供氣企業(ye) 指標下降
2018年,針對儲(chu) 氣調峰能力不足短板,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儲(chu) 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chu) 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製的意見》,其中設定了“供氣企業(ye) 10%”這一具體(ti) 明確的儲(chu) 氣指標要求,也就是說供氣企業(ye) 要擁有不低於(yu) 其合同年銷售量10%的儲(chu) 氣能力。
此次《征求意見稿》中,供氣企業(ye) 儲(chu) 氣能力要求有所變化——降至5%。
“此前,‘三桶油’等主要供氣企業(ye) 承擔主要調峰能力建設責任。但在保供體(ti) 係中,管網輸送很重要。國家管網集團成立後,把‘三桶油’的天然氣、原油、成品油幹線管道以及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地下儲(chu) 氣庫等油氣基礎設施進行了重組整合。也就是說部分儲(chu) 氣設施也劃給國家管網集團,其實相應的保供能力也‘劃’走了,國家管網也要發揮相應的功能並承擔相應的儲(chu) 氣調峰責任。經過幾年來的運作和實踐,是時候修改儲(chu) 氣能力‘指標’了。”某儲(chu) 氣庫權威專(zhuan) 家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說。
自2019年國家管網集團成立以來,其目前儲(chu) 氣調峰設施能力居國內(nei) 首位,建成8座LNG接收站、8座地下儲(chu) 氣庫。“通過共同‘分擔’,各供氣企業(ye) 也可以更好的運用並調配氣源,使得天然氣輸送和‘流通’更加通暢,責任分擔更加明確。”該儲(chu) 氣庫權威專(zhuan) 家說。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不斷提升,‘氣荒’現象已基本不存在。同時儲(chu) 氣設施建設和儲(chu) 氣調峰能力不斷提升,天然氣‘銀行’儲(chu) 存足量的天然氣以應對市場需求波動就可以,實現5%是一個(ge) 比較合理的存儲(chu) 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郭焦鋒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
地方政府責任更大了
在此次《征求意見稿》中,地方政府責任從(cong) 保障3天用氣量提升至5天。
受訪人士表示,當前,地方政府責任履行情況相對較好。這次調整既體(ti) 現了政策靈活性,也對行業(ye) 格局和能源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一方麵,天然氣消費呈現新變化。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4260.5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8%。“宜管則管”“宜罐則罐”,因地製宜,氣化人口增加3.0億(yi) 人,達到5.6億(yi) 人。“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每年都有200億(yi) 立方米左右的增量,其中城市燃氣用量增長8.4%、天然氣發電用氣量大增、LNG重卡銷量創新高,這也都體(ti) 現出天然氣消費增量更多地集中在城鎮居民用氣和發電領域,消費側(ce) 的增勢愈發清晰且勢頭強勁。”郭焦鋒說。
“因此落實相關(guan) 地方、企業(ye) 在保障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和民生用氣需要等方麵的責任就顯得更為(wei) 重要。” 上述儲(chu) 氣庫權威專(zhuan) 家說。
另一方麵,儲(chu) 氣天數增加,倒逼政府加強區域統籌與(yu) 應急能力。“比如地方政府管轄範圍內(nei) ,有一些鄉(xiang) 鎮規模較小的燃氣企業(ye) 管線沒有連接在主管網上,且分散在主要管網沒有敷設的地區,這時候就需要儲(chu) 氣罐等設施進行保供。要想全民受益,就需要更多‘小罐罐’保障用氣,地方政府主導建立一些小型儲(chu) 氣設施,有利於(yu) 用氣麵鋪設更廣。” 上述儲(chu) 氣庫權威專(zhuan) 家補充說。
“在氣候異常情況下,天然氣需求變化波動較大時,城燃企業(ye) 承擔壓力比較大。因此提高政府的儲(chu) 備能力很重要,這也是惠及千家萬(wan) 戶,局部保供的辦法。”上述儲(chu) 氣庫權威專(zhuan) 家說,“其實這也有激勵和‘刺激’作用。如果地方政府責任增大,就會(hui) 想方設法幫助企業(ye) ,企業(ye) 與(yu) 政府聯手,也有利於(yu) 完成指標和任務。”
2020年,《加快推進天然氣儲(chu) 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也提出“城市群合建共用儲(chu) 氣設施”,此次調整可能進一步推動區域性儲(chu) 氣調峰中心建設。
持續加強儲(chu) 氣調峰能力
近年來,我國多個(ge) 儲(chu) 氣設施項目快速推進,構建了跨越東(dong) 西、貫穿南北、覆蓋全國、連接海外的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同時,儲(chu) 氣能力快速提升,近5年儲(chu) 氣庫調峰能力實現翻番,建庫關(guan) 鍵指標處於(yu) 世界前列。
在建設提速的同時,隨著天然氣需求日益增長,我國儲(chu) 氣庫的高效運作功能不斷增強,儲(chu) 氣庫削峰填穀作用顯著,為(wei) 調峰保供和氣田生產(chan) 作出重要貢獻。
受訪人士表示,除設定“指標”外,合理布局地下儲(chu) 氣庫,提升保障能力、加強技術攻關(guan) ,推進複雜類型儲(chu) 氣庫建庫,鼓勵企業(ye) 積極參與(yu) 並加強儲(chu) 氣庫投資建設十分必要。
“比如中小型燃氣企業(ye) 可轉向租賃儲(chu) 氣庫容或聯合投資區域性設施,降低自建成本。大型企業(ye) 可加快布局地下儲(chu) 氣庫和智能化儲(chu) 氣技術,搶占市場先機。” 上述儲(chu) 氣庫權威專(zhuan) 家說,“地方政府應協同統籌省級管網與(yu) 國家管網融合,推動跨區域儲(chu) 氣設施共享。例如,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可試點共建儲(chu) 氣中心,分攤成本與(yu) 風險。”
“從(cong) 長期政策保障來看,還要完善儲(chu) 氣能力考核機製,對未達標企業(ye) 實施特許經營權限製。此外,加強儲(chu) 氣成本監審,避免終端價(jia) 格過度傳(chuan) 導影響民生。”郭焦鋒建議,“未來,地下儲(chu) 氣庫和LNG接收站的建設也需要朝著合理布局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加強技術攻關(guan) 等方向發展,進一步拓展和加強儲(chu) 氣業(ye) 務,確保滿足我國儲(chu) 氣調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