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來自四川萬(wan) 源的管道,結束了重慶城口沒有管道燃氣的曆史——
萬(wan) 源至城口天然氣管道高燕站。通訊員 王玉璞 攝\視覺重慶
位於(yu) 城口縣高燕鎮的天然氣長輸管道末站內(nei) ,工作人員正在監控天然氣管道運輸情況。記者 羅芸 攝/視覺重慶
勘測隊伍在萬(wan) 源青龍嘴村山上的密林間穿行。(受訪者供圖)
萬(wan) 源至城口天然氣管道路線圖。(受訪者供圖)
莽莽群山中,一條灰色的管道如同巨龍,在山嶺躍起,在河穀穿行,伴著逶迤的鄉(xiang) 村公路,橫穿綠色田地——這是一條特殊的、連接川渝兩(liang) 地的天然氣管道。它始於(yu) 四川省萬(wan) 源市太平鎮,止於(yu) 重慶市城口縣高燕鎮,曆經3年修建,終於(yu) 在今年6月16日試運行,比計劃提前了3個(ge) 月完工。
川氣引入城口,不僅(jin) 成為(wei)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宣萬(wan) 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標誌性事件,也結束了城口沒有管道燃氣的曆史。
萬(wan) 源至城口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總投資2.5億(yi) 元,總長84公裏,其中萬(wan) 源境內(nei) 26公裏、城口境內(nei) 58公裏,年輸氣能力0.8億(yi) 立方米。線路雖不算長,可由於(yu) 跨省,且施工區域95%以上是山地,山大坡陡,是重慶建設難度最大的管線工程之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條“重慶最難”管道能在3年內(nei) 實現試運行,依靠的是川渝兩(liang) 地各級政府、部門的積極對接,以及兩(liang) 地群眾(zhong) 的大力支持,深刻詮釋了什麽(me) 是“川渝情深”。
正如萬(wan) 源市主要領導在一次大會(hui) 上的表態——“要像當年支持紅軍(jun) 一樣,支持城口建成天然氣管道!”
打破行政藩籬
兩(liang) 天完成以前需1個(ge) 月辦完的手續
萬(wan) 源市發改局總經濟師張益輝有一本工作筆記,其中大部分內(nei) 容與(yu) “萬(wan) 源至城口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項目相關(guan) ,上麵記錄著前期工作、建設中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協商過程及解決(jue) 結果。
“我簡單整理了一下,其中項目辦理過的手續就有21項,涉及12個(ge) 部門。”張益輝說,為(wei) 順利推動該項目,萬(wan) 源成立了專(zhuan) 班。張益輝是萬(wan) 源市項目專(zhuan) 班成員,圍著這一項目“轉”,一度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據了解,城口境內(nei) 未發現天然氣資源,而毗鄰的四川省宣漢縣普光氣田是亞(ya) 洲最大氣田,城口要用上天然氣最便捷的就是從(cong) 宣漢引入,可兩(liang) 地之間隔著高山深穀,新修直通的天然氣管道建設成本高,施工難度大。經過研討,最佳方案是:利用宣漢至萬(wan) 源既有的天然氣管道,以萬(wan) 源城區所在的太平鎮為(wei) 起點,建設通往城口的天然氣管道。
城口縣發改委主任夏貴金全程參與(yu) 了這個(ge) 項目。
“城口是全市最後兩(liang) 個(ge) 沒有通管道天然氣的縣之一,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之前,這個(ge) 項目僅(jin) 完成前期工作。”夏貴金說,以前由於(yu) 行政區劃不同,政策口徑不同,這個(ge) 項目實施難度極大。
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城宣萬(wan) 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示範區這一功能平台的設立,讓城口、萬(wan) 源、宣漢這三個(ge) 曾同為(wei) 川陝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的縣市,更加緊密地走到了一起。打破行政區劃的藩籬、加強協作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平台的重要目標。
自此,川氣引入城口這一項目,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項目工作一路綠燈。
夏貴金記得,有一項重要手續需萬(wan) 源市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簽字,但當時這位領導要出差,他就在上班前趕到辦公室,與(yu) 城口相關(guan) 負責人完成協商並簽字。隨後,這份手續被送往達州市和四川省相關(guan) 部門,“火速”完成了所有手續。
據了解,跨省辦理類似這樣的手續,以往需要接近1個(ge) 月,但這次隻花了2天。
與(yu) 此同時,針對管道建設中的占地、青苗補償(chang) 等問題,萬(wan) 源市與(yu) 管道途經的太平鎮、白沙鎮幹部一起馬路辦公,先實地走訪再現場討論,妥善解決(jue) 。
“從(cong) 四川省到達州市,再到萬(wan) 源市,都為(wei) 我們(men) 開了綠燈。”夏貴金用了“絲(si) 滑”一詞來形容這種順利。
自帶幹糧
萬(wan) 源村民帶隊上山勘測線路
萬(wan) 源市白沙鎮青龍嘴村,是天然氣管道“上山”第一站。
“管道大致走向在前期工作中已確定,但必須實地踏勘、完善細節,避開無法修建的路段。”負責施工的重慶燃氣集團工程項目部經理何波告訴記者,在萬(wan) 源,他們(men) 遇到了當地熱情的幹部和群眾(zhong) 。
2023年6月至7月踏勘期間,青龍嘴村副書(shu) 記劉德瑜負責帶路。“說起來是帶路,但對我們(men) 來說這不僅(jin) 是政治任務,也是‘幫親(qin) 戚’。”今年45歲的劉德瑜告訴記者,“我們(men) 村不少人都在城口有親(qin) 戚、朋友。”
6月30日,劉德瑜與(yu) 熟悉情況的村民趙發斌、唐思進等村民,第一次帶施工隊進山實地踏勘。青龍嘴村被劃分為(wei) 上下兩(liang) 部分,其中“上山”部分實施退耕還林二十多年了,村民早已搬遷下山,山上很多地方都成了無人區。劉德瑜等人就自帶水、麵包等幹糧,帶頭進山。
記者在劉德瑜隨手拍下的踏勘現場照片裏看到,隊伍最初出發時,還有石板路可走,可隨著海拔升高,隊伍就不得不穿行在齊人高的玉米地裏,再後來就是在手臂粗的雜樹林間穿梭。
“每個(ge) 人都必須拿一把彎刀,邊砍邊前進。”頭發斑白的唐思進說,在危險地段,大家都屏住氣不說話,全神貫注攀著石頭、扯著灌木枝幹前進,“汗水流進眼睛裏也不敢擦。”
為(wei) 了防止被帶刺的灌木劃傷(shang) ,大家穿著長衣長褲,防住了灌木對腿腳的襲擊,卻忽略了對麵部的保護。63歲的趙發斌走在隊伍最前麵,除了拿彎刀,還要拿定位用的儀(yi) 器,因此經常被帶刺的灌木“偷襲”,臉上滲出了血絲(si) 。大家開玩笑叫他“趙花臉”,他卻嗬嗬一笑:“回家用白酒搓一搓就成,不影響明天上山。”
經過一個(ge) 月的實地踏勘,大家發現青龍村範圍內(nei) 的原定線路中,有好幾處幾乎90度無法施工的危岩。大夥(huo) 又一起比選出線路較短、施工難度相對較低的路線,為(wei) 後期順利施工降低了難度。
村道拓寬和管道施工
萬(wan) 源選擇了讓後者“插隊”
吳治連是萬(wan) 源市白沙鎮後河村的養(yang) 殖大戶,常年存欄約100頭生豬、10多頭肉牛。拉飼料、運草料、賣肥豬,幾乎每天,他都要開著自己銀灰色的皮卡車往返於(yu) 後河至白沙的村道上。
繼2021年城口段開始施工後,去年8月,通往城口的天然氣管道準備在後河村施工,其中有十多公裏是伴村道並行。
當時,後河村的村道拓寬工程已經開展了1個(ge) 多月,如果等村道完成後再進行管道施工,得等兩(liang) 三個(ge) 月。到時,海拔1200米的後河村將進入冰雪期,路麵易結冰,無法施工。而如果暫停村道拓寬,讓天然氣管道先施工,後河村的村道擴寬就要等到2024年開春才能恢複施工。
讓誰先修?
“要像當年支持紅軍(jun) 一樣支持城口建成天然氣管道。所以我們(men) 在征求群眾(zhong) 意見的基礎上,決(jue) 定讓天然氣管道項目先行。”時任白沙鎮鎮長、現任青花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的李飛回憶了當時決(jue) 策的過程:從(cong) 萬(wan) 源市到白沙鎮層麵,從(cong)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角度,準備讓管道項目先行;而當地群眾(zhong) 則更多從(cong) “先照顧親(qin) 戚”的角度,願意“委屈”自己一段時間。
“那段時間是有點不方便。”吳治連說。天然氣管道施工項目是每天早上七點半至傍晚六點半施工,給當地居民帶來一些不便,可大家沒啥怨言。他也選擇了錯峰出行,“早上天蒙蒙亮就出發,天快黑的時候再落屋。”
施工中的一些意外,也得到了當地群眾(zhong) 的理解與(yu) 支持。
比如去年8月的一天,村支書(shu) 廖永發接到電話:管道施工隊運材料的大貨車掉進路溝,兩(liang) 頭都堵了很多車,救援車開不進去。
廖永發匆匆趕到現場,發現因為(wei) 施工,事故兩(liang) 頭兩(liang) 米寬的車道被堵得嚴(yan) 嚴(yan) 實實,均堵了一兩(liang) 百米,而且還位於(yu) 一處近45度的斜坡上。
“在這種路段疏通交通,難度挺大。”廖永發說,當時堵車已有一個(ge) 小時,有些村民情緒開始激動,但也有不少村民主動參與(yu) 疏通工作。
村民陳躍主動走下車告訴大家前方情況,勸解“與(yu) 其堵這裏,不如後退一步”;吳治連將自己的車主動後退了一百餘(yu) 米,倒到斜坡底部路邊的河灘上,還幫車技不佳或路況不熟的駕駛員倒車。事故發生後3個(ge) 多小時,堵車路段終於(yu) 疏通完畢,救援車成功開進事故點作業(ye) 。
為(wei) 表達對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的感謝,重慶施工方在青龍嘴村施工時,將部分並行的公路進行了降坡和拓寬,並幫助後河村部分連接道路進行硬化。
“同為(wei) 川陝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萬(wan) 源和城口的大山都曾是紅軍(jun) 活動的重要區域,以前兩(liang) 地群眾(zhong) 都想辦法共同支援紅軍(jun) 、支持革命!”李飛動情地告訴記者,“白沙的村民或許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啥叫‘雙城’,但他們(men) 樸實地認為(wei) ,親(qin) 戚朋友有困難時就應該伸出援手。”
試運行
城口人民用上管道天然氣的夙願成為(wei) 現實
在川渝兩(liang) 地幹部群眾(zhong) 的齊心努力下,今年6月16日,這條連接川渝兩(liang) 地的天然氣管道提前3個(ge) 月建成並試運行,結束了城口沒有管道燃氣的曆史,城口人民用上管道天然氣的夙願成為(wei) 現實。
試運行當天,記者在城口縣複興(xing) 街道采訪時,居民何良燕將剛做好的飯菜端上桌,開心地說:“還是管道燃氣用著安逸!”
何良燕以前做飯用的是液化天然氣,每月要用兩(liang) 罐半,價(jia) 格貴不說,還重,“我家住6樓,沒有電梯,每次都得等我老公回來搬,或者花錢請人搬。”
“液化天然氣用著不方便,城口人民早就盼著使用管道天然氣了。”城口縣金宸海悅酒店總經理周曉麗(li) 特別高興(xing) 。
記者了解到,之前城口城鎮居民和餐飲企業(ye) 都使用液化天然氣,要從(cong) 縣外用天然氣車運進來。可冬天是進出城口道路最易結冰的時候,也恰好是餐飲企業(ye) 生意最紅火的時候。“每年冬天的天然氣又貴又不穩定,經常急死人。”作為(wei) 縣城的用氣大戶,周曉麗(li) 一到冬季就天天關(guan) 注天氣預報,生怕雨雪天氣道路封路,天然氣車進不來,“現在,我們(men) 酒店不僅(jin) 用氣更穩定,而且成本也降低了,每年能為(wei) 酒店節省成本15萬(wan) 元。”
“隨著管道天然氣支線建設的進一步推進,會(hui) 有更多城口居民和企業(ye) 享受到管道天然氣帶來的便利。”城口縣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城宣萬(wan) 還將在中藥材全產(chan) 業(ye) 鏈、創建大巴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等方麵加強協作,讓革命老區走好綠色發展道路,帶動更多群眾(zhong) 致富。
記者手記>>>
提前3個(ge) 月完工背後是巴蜀千載情
羅芸
萬(wan) 源至城口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項目是我市建設難度最大的管線工程之一,卻能提前3個(ge) 月完工,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麽(me) ——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推進,是川渝兩(liang) 地的密切合作,是川渝一家親(qin) 的情感。
一篇文章遠遠不足以展現兩(liang) 地間的密切合作,以及無數萬(wan) 源幹部群眾(zhong) 的默默支持和付出。
“要像當年支持紅軍(jun) 一樣支持城口建成天然氣管道”
“我們(men) 曾同為(wei) 川陝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men) 村不少人都在城口有親(qin) 戚、朋友,我們(men) 這是在幫親(qin) 戚”
“讓管道先施工,我們(men) 先‘委屈’一段時間”
……
采訪過程中,一句句樸實的話,數度讓記者熱淚盈眶。
萬(wan) 源至城口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項目早就有了設想,真正變為(wei) 現實,是因為(wei)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啟動。
2022年1月,川渝兩(liang) 省市聯合印發《城宣萬(wan) 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示範區總體(ti) 方案》,其中就提出城口、宣漢、萬(wan) 源要圍繞天然氣等要素互補互償(chang) 機製,創新天然氣合作開發機製,優(you) 化資源綜合利用產(chan) 業(ye) 布局。該項目也納入了“雙圈”建設重大項目和推動脫貧攻堅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市級重點項目。川渝兩(liang) 地黨(dang) 委、政府及相關(guan) 部門多次聯合向國家發改委、中石化等方麵爭(zheng) 取支持,促進了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投用。
與(yu) 此同時,4次城宣萬(wan) 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示範區黨(dang) 政聯席會(hui) 議,進一步確定了城宣萬(wan) 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每年,城口、萬(wan) 源、宣漢都會(hui) 梳理細化分解年度項目清單、事項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及時協調解決(jue) 該項目建設的堵點、難點。
在基層,城口、萬(wan) 源兩(liang) 地部門、鄉(xiang) 鎮高頻互動,簽訂共建共管共享合作協議;群眾(zhong) 不計個(ge) 人得失,默默支持,加快推進了項目實施。
川渝一家親(qin) ,巴蜀千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