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何柳穎報道這場始料未及的能源危機仍在激化。
當地時間8月24日,歐洲天然氣繼續創下曆史新高。ICE(洲際交易所)數據顯示,荷蘭(lan) TTF近月期貨價(jia) 格衝(chong) 破300歐元/兆瓦時關(guan) 口,截至發稿,這一價(jia) 格繼續上揚,報309歐元/兆瓦時,與(yu) 去年同期的27歐元/兆瓦時相比,漲幅已達十倍。
受天然氣價(jia) 格影響,歐洲電力價(jia) 格亦連續多日上漲。據泛歐洲電力交易所Nord Pool數據,24日,歐洲電力係統均價(jia) 衝(chong) 至407.87歐元/每兆瓦時,較去年同期的77.2歐元/兆瓦時上漲了四倍有餘(yu) ,其中德國、法國電價(jia) 均在600歐元/兆瓦時以上。
此前幾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e) 股份公司(Gazprom)公布的一則消息令歐洲“氣荒”焦慮瞬間加重。Gazprom宣布,“北溪-1”僅(jin) 剩的一台渦輪機將於(yu) 8月31日至9月2日停機檢修三天,期間該管道將暫停對德國輸送天然氣。這意味著,如今僅(jin) 以20%的運營水平堪堪堅持住對歐洲保持天然氣供應的管道將被“掐斷”三天,而且,能否如期複供也被打上問號。
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俄烏(wu) 地緣危機深化和歐洲對俄全方位製裁以來,全球原油、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經濟政治化問題凸顯。如今俄羅斯無法順暢參與(yu) 全球天然氣貿易,正引發全球能源供需嚴(yan) 重錯配,以及區域性價(jia) 格的恐慌性異常上漲。”
對於(yu) 忙著儲(chu) 存天然氣的歐洲而言,其注定迎來一個(ge) 不尋常的“凜冬”。而從(cong) 天然氣市場來看,供應與(yu) 需求版圖也正在悄然生變。
歐洲氣電齊漲
這場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機,正滲透至歐洲的各個(ge) 角落。
8月24日,“歐洲天然氣價(jia) 格風向標”荷蘭(lan) TTF近月期貨價(jia) 格衝(chong) 破300歐元/兆瓦時關(guan) 口,同日,歐洲電力係統均價(jia) 超過400歐元/每兆瓦時,兩(liang) 者均迎來翻倍式增長。25日,歐洲氣、電價(jia) 格依然站在曆史高位。
價(jia) 格飆漲背後,是歐洲市場難以緩解的氣荒焦慮。
近日,Gazprom表示因渦輪機檢修,“北溪-1”將於(yu) 8月31日至9月2日停運三天。正是受此消息影響,歐洲天然氣價(jia) 格急速上漲。根據Gazprom的說法,一旦工作完成且裝置沒有技術故障,天然氣輸送將恢複至此前的20%運營水平(3300萬(wan) 立方米/天)。但在俄烏(wu) 衝(chong) 突的陰霾之下,這一表態顯然無法安撫市場情緒。
民德研究院院長、前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衛東(dong) 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暴漲還有另外兩(liang) 方麵因素,一是俄烏(wu) 局勢近日有所加劇,市場方麵擔憂能源博弈還將升級;二是美國亨利中心即月基準天然氣價(jia) 格漲至9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上方,外圍價(jia) 格波動也對歐洲天然氣價(jia) 格形成了影響。”
展望後市,“我認為(wei) 價(jia) 格仍然存在上行趨勢,主要因為(wei) 冬季即將到來,歐洲存在補庫需求,如果北溪線關(guan) 停,或者供應量上不來,供應緊張局麵會(hui) 進一步加劇。”金聯創天然氣高級分析師王瑞琦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對於(yu) 即將迎接冬季的歐洲而言,當前還是儲(chu) 存天然氣的關(guan) 鍵時期,而“北溪-1”停供三天甚至可能更長時間,無疑將影響歐洲的儲(chu) 氣節奏。目前來看,歐洲天然氣存儲(chu) 設施的儲(chu) 存容量已達78%,整體(ti) 儲(chu) 氣進度尚可,但風險依然存在。
王瑞琦表示:“氣源不穩定的情況下,歐洲的冬季用氣仍無法保證安全。另外,有專(zhuan) 家預測今年是冷冬,屆時歐洲及亞(ya) 太地區的需求都會(hui) 增加,供應也會(hui) 更緊張。”
美國供應迅速“崛起”
伴隨著這場能源危機的愈演愈烈,天然氣供應版圖正在發生變化。
根據科隆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ewi)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報告,2019 年的歐盟天然氣(包括LNG和PNG)進口量中,俄羅斯以47%的份額占據第一位,挪威緊隨其後,約占28%,卡塔爾占8%,阿爾及利亞(ya) 占7%,美國份額僅(jin) 為(wei) 3%。不過,單以LNG計算的情況下,美國約占歐盟進口份額的13%。
如今,歐洲自俄羅斯進口量日漸減少,美國的供應角色隨之“崛起”。7月25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援引國際天然氣協會(hui) (CEDIGAZ)數據稱,美國在2022年上半年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與(yu) 2021年下半年相比,美國今年上半年LNG出口量增長了12%,平均達到112億(yi) 立方英尺/日。
EIA表示,2022年上半年,歐盟和英國的LNG進口量增長了63%,平均為(wei) 148億(yi) 立方英尺/日,其中有47%的進口量來自於(yu) 美國,卡塔爾占15%,俄羅斯占14%。
王成強認為(wei) :“歐洲正在努力尋找天然氣進口替代,今年上半年,美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從(cong) 全年來看,美國LNG出口商也將成為(wei) 最大贏家。”
與(yu) 此同時,在量價(jia) 齊漲的刺激下,卡塔爾、挪威等供應國獲益頗豐(feng) 。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上半年卡塔爾石油天然氣行業(ye) 的總收入達1176億(yi) 卡塔爾裏亞(ya) 爾(約合2192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
挪威方麵,該國7月份的天然氣出口額達到創紀錄的132.6億(yi) 美元,該月天然氣收入是去年同期的四倍,銷量則增長了5.7%。麵對“嗷嗷待哺”的歐洲天然氣缺口,挪威計劃將天然氣產(chan) 量保持在目前的高位至2030年。據悉,挪威今年天然氣產(chan) 量有望較去年增加8%至1220億(yi) 立方米。
王瑞琦表示,“從(cong) 以後的資源變化來看,卡塔爾、美國的出口量會(hui) 越來越多,進一步彌補俄羅斯給歐洲帶來的供應缺口。”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看來,考慮到歐盟最終與(yu) 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交易)的概率較大,“將來俄羅斯的天然氣企業(ye) (出口)將會(hui) 轉向亞(ya) 洲等地,美國企業(ye) 今後會(hui) 更多地出口至歐洲。不過,由於(yu) 天然氣輸送設施建設需要時間,這將會(hui) 是一個(ge) 緩慢的過程。”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亞(ya) 洲需求或繼續增長
從(cong) 需求方麵看,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目前格局仍不明朗。
陳衛東(dong) 指出,“當前天然氣緊平衡格局未改,緊平衡造成價(jia) 格波動,但價(jia) 格波動將導致需求短期減少還是長期減少,以及歐洲、日本等國對煤電、核電究竟持何種態度,這都將對長期的需求局麵造成影響。”
今年來看,王成強認為(wei) :“2021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長明顯,但今年受國際天然氣罕見的異常高價(jia) 影響,全球天然氣消費需求將受到抑製,歐洲因正麵迎擊能源危機(今年)將出現需求下滑,而亞(ya) 洲需求仍將出現增長。”
值得指出的是,這場能源危機也給亞(ya) 洲市場帶來一係列連鎖反應。
近月來,受供需關(guan) 係緊張、歐洲天然氣價(jia) 格飆漲等各種因素影響,亞(ya) 洲的LNG價(jia) 格被大力推升。數據顯示,普氏JKM指數(東(dong) 北亞(ya) 日韓LNG現貨基準價(jia) )已從(cong) 6月初的23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上漲至7月下旬的45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
價(jia) 格壓力疊加冬季將至,亞(ya) 洲多國都開始加緊購買(mai) LNG以補充庫存。如韓國國營天然氣公司自4月開始進行現貨采購,7月的采購量在350萬(wan) 噸左右。另有消息援引消息人士稱,近日幾家日本公用事業(ye) 公司都加快了與(yu) 供應商的談判。
但在陳衛東(dong) 看來,能源危機的負麵傳(chuan) 導效應之外,亞(ya) 洲目前更大的壓力還是在於(yu) 自身的進口不確定性。“亞(ya) 洲主要的天然氣供應國馬來西亞(ya) 、澳大利亞(ya) 現在都存在惜售心態。馬來西亞(ya) 自身的能源需求在增長,而澳大利亞(ya) 本身的(生產(chan) )增長潛力不大,因此能否向日韓等國提供更大的天然氣供應值得商榷。”
“而且,雖然LNG現貨比例在過去幾年有增加的趨勢,但目前仍不算高。如今現貨價(jia) 格波動太大,賣家開始重新尋找價(jia) 格更穩定的長協合約。對於(yu) 日韓等國而言,如何找到新的協議對象或許是關(guan) 鍵所在。”陳衛東(dong) 補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