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屆物聯網院士論壇1月15日在廣東(dong) 廣州南沙舉(ju) 行,發布“物聯網智慧新城”的建設規劃,並舉(ju) 行了10家國內(nei) 知名企業(ye) 落戶“物聯網智慧新城”的簽約儀(yi) 式。
據介紹,作為(wei) “廣州未來之城”的南沙新區,已經完成搭建360°全覆蓋的物聯網專(zhuan) 用安全網絡。該網絡已在南沙完成部署智慧停車、垃圾桶監測、管井監測、環境監測、資產(chan) 管理、老幼防丟(diu) 等多領域展開規模化應用,形成集管理運營、產(chan) 業(ye) 發展、公眾(zhong) 服務於(yu) 一體(ti) 的城市物聯網綜合信息管理平台。
同時,依托於(yu) 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優(you) 勢,物聯網智慧新城以國家平台為(wei) 基礎,借由物聯網標識的互聯互通技術,迅速集聚物聯網行業(ye) 企業(ye) ,形成集企業(ye) 孵化、產(chan) 業(ye) 升級、人才培養(yang) 和金融服務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生態圈,打造“產(chan) 、城、人、文”四位一體(ti) 的物聯網智慧新城。
論壇上,中國低功耗物聯網產(chan) 業(ye) 聯盟正式宣布落戶廣州·南沙,為(wei) 物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的種種痛點尋求答案。據介紹,當前,低功耗廣域在全球快速發展,根據GSMA的統計數據,到2020年,整個(ge) 物聯網行業(ye) 將具備更大發展能力。其中LPWAN的應用連接數將占到物聯網總連接數的60%,具備較高商業(ye) 價(jia) 值。然而,其中產(chan) 業(ye) 鏈協同難成為(wei) 瓶頸。連接-感知-智能,是物聯網的發展路徑。在這種發展規律中,連接數和用戶數的爆發,是進入智能感知時代的必經階段。但碎片化卻讓“連接”變得格外艱難。
據悉,中國低功耗物聯網產(chan) 業(ye) 聯盟正在為(wei) 打破僵局做全線準備。依托於(yu) 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利用自有知識產(chan) 權的異構標識識別技術,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接入了全球的標識標準,完成對各種不同標識編碼體(ti) 係的識別,打破了相互屏蔽的局麵。
此外,通過整合政府部門、企業(ye) 、科研單位和院校資源,加快推進物聯網低功耗通信網絡在全國範圍內(nei) 的應用部署,加速開展低功耗物聯網連接服務和增值應用服務,促進會(hui) 員單位互利共贏。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山表示,在物聯網從(cong) 碎片化向規模化發展的進程中,政府作為(wei) 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也應充分發揮其主導推進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you) 化物聯網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