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安光所在綜合實驗樓報告廳舉(ju) 辦2017年度學術年會(hui) ,會(hui) 議分為(wei) 邀請報告與(yu) 所內(nei) 報告交流兩(liang) 部分。安光所首席科學家劉文清院士、毛慶和副所長、謝品華副所長、各中心職工和研究生200餘(yu) 人參加了本次年會(hui) 。學術年會(hui) 由副所長謝品華研究員和科研辦主任翁寧泉研究員主持。
劉文清院士為(wei) 學術年會(hui) 致開幕詞,他指出:近些年來,突破性技術變革從(cong) 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斷加快,同時還呈現出與(yu) 藝術、生活各領域相融合的特點,很多顛覆性科學技術將普及到千家萬(wan) 戶,在此過程中,中科院作為(wei) 中國的科研團隊應積極參與(yu) 、有所作為(wei) 。希望科研人員通過學術交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通過更多的自主創新引領科技的發展。
受饒瑞中所長的邀請,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蔣興(xing) 偉(wei) 院士、國防科技大學許曉軍(jun) 教授、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胡以華教授、中科院光電所李新陽研究員,分別作了題為(wei) 《我國海洋衛星係列化、業(ye) 務化發展與(yu) 應用》、《光纖激光時代的思考》、《量子糾纏目標探測問題初探》和《自適應光學大氣校正技術進展與(yu) 思考》的特邀報告。
蔣興(xing) 偉(wei) 院士長期從(cong) 事海洋衛星事業(ye) 及其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率領組建了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推動了我國海洋係列衛星的發展進程,完成了海洋衛星地麵應用係統建設,引領了衛星遙感進入我國海洋主體(ti) 業(ye) 務中。他介紹了海洋一號、海洋二號、高分三號、天宮二號等衛星及載荷的發展曆程,以及在海洋監測、防災減災、海洋漁場管理等領域的應用,並展望了我國未來海洋衛星的發展規劃。蔣興(xing) 偉(wei) 院士表示,希望安光所投身海洋科技研究,成為(wei) 海洋科技發展的後續動力。其他專(zhuan) 家分別從(cong) 各自研究領域,探討了激光光纖技術的變遷、量子糾纏在目標探測方麵的應用以及自適應光學大氣校正技術的最新進展等,為(wei) 所內(nei) 相關(guan) 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帶來了思想風暴,拓展了學術思路。
所內(nei) 各中心科研人員在下午進行的大會(hui) 報告會(hui) 上,分別對代表性的科研進展以及前沿性的探索研究進行了交流。吳曉慶研究員的《大氣光學湍流研究進展》、王海濤副研究員的《超短脈衝(chong) 激光大氣傳(chuan) 輸——從(cong) 光束自聚焦到飛秒成絲(si) 》、孫曉兵研究員的《衛星大氣偏振遙感信息技術及其應用分析》、羅海燕副研究員的《空間外差光譜技術及空間應用》、於(yu) 磊副研究員的《電離層空間環境成像光譜遙感研究》、闞瑞峰研究員的《TDLAS流場多參數測量方法研究》、殷高方副研究員的《基於(yu) 可變脈衝(chong) 誘導熒光動力學的浮遊植物光合速率測量技術研究》、趙衛雄研究員的《寬帶腔增強吸收光譜技術及其在大氣物理化學上的應用》、劉錕副研究員的《光聲光譜研究進展》、孫敦陸研究員的《中紅外激光晶體(ti) 生長及其性能研究》、姚波博士的《單頻光纖激光研究進展》等學術報告都從(cong) 各自的學科發展、結合科研實踐,進行了深度的學術剖析,為(wei) 參會(hui) 人員奉上了一道科學盛宴。
此次學術年會(hui) 使各研究部門之間加深了相互了解,同時大師級特邀報告也給大家拓展了研究思路,對研究所的學科建設和發展以及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都具有積極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文章鏈接:中國儀(yi) 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