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國家能源局報告顯示,我國氫能年生產(chan) 消費超 3650 萬(wan) 噸,全球可再生能源製氫產(chan) 能占比超 50%,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參與(yu) 者。但亮眼數據背後,技術、成本、標準等深層挑戰亟待突破。
我國雖形成三大產(chan) 業(ye) 集群,實現部分技術突破,但三重矛盾製約發展:
1、標準體(ti) 係的 “雙重錯位”:美日德主導國際氫標準,我國仍沿用化工產(chan) 品管理邏輯,未建立適配氫能屬性的標準體(ti) 係,從(cong) 儲(chu) 運安全到技術指標大量依賴國外參數,導致監管滯後與(yu) 國際競爭(zheng) 被動。
2、核心技術的 “代際差距”:質子交換膜電解槽、70MPa 高壓儲(chu) 氫等領域,國產(chan) 材料性能與(yu) 進口差距顯著。燃料電池核心組件國產(chan) 化率不足 30%,企業(ye) 被困於(yu) 產(chan) 業(ye) 鏈低端環節。
3、綠氫的 “成本鴻溝”:電解水製氫成本達 30-40 元 / 公斤,是煤製氫的 2-3 倍,儲(chu) 運技術不成熟更使運輸成本激增 40%,導致綠氫難以滲透大宗能源場景,全產(chan) 業(ye) 鏈 80% 產(chan) 能依賴灰氫。
這場變革意義(yi) 深遠,若綠氫成為(wei) “兩(liang) 高” 行業(ye) 脫碳主力,2035 年有望帶動減排 15 億(yi) 噸二氧化碳,生態價(jia) 值相當於(yu) 3 個(ge) “三北” 防護林。國際競爭(zheng) 中,中國正通過 “一帶一路” 氫能聯盟,與(yu) 資源國共建跨洲氫氣管網,從(cong) 標準跟隨者轉向規則製定者。
從(cong) 規模擴張到價(jia) 值創造,中國氫能站在關(guan) 鍵轉折點。當製度創新破除壁壘、技術突破降低成本、場景拓展激活生態,這場能源變革不僅(jin) 是產(chan) 業(ye) 升級的內(nei) 需,更是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戰略機遇 —— 而中國,已在破局之路上加速前行。
聚焦氫能產(chan) 業(ye) 前沿:權威專(zhuan) 家聚首共探行業(ye) 破局之道
在 “雙碳” 目標加速能源轉型的浪潮下,氫能作為(wei) 全球戰略性能源,正邁向規模化應用的關(guan) 鍵階段。《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釋放產(chan) 業(ye) 升級信號後,“2025 年中國國際綠氫及氫能應用產(chan) 業(ye) 高峰論壇” 將於(yu) 6 月 27 - 28 日在蘇州重磅開啟,誠邀您共赴這場氫能產(chan) 業(ye) 盛宴!
本次峰會(hui) 特邀兩(liang) 位行業(ye) 領軍(jun) 人物帶來前沿分享。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邵誌剛研究員,深耕燃料電池領域多年,專(zhuan) 注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 “卡脖子” 技術研發,團隊在高耐久性膜材料開發成果斐然。他將帶來《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核心材料國產(chan) 化路徑》主題演講,揭秘納米複合技術、膜電極一體(ti) 化工藝等創新,助力國產(chan) 材料趕超國際水平,為(wei) 氫燃料電池商業(ye) 化提速。
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鄒建新教授,在氫能冶金、金屬材料製備領域成績卓越,主導多項氫基還原鐵工藝中試研究。其《綠氫在鋼鐵行業(ye) 低碳轉型中的應用前景》演講,結合寶武集團綠氫煉鋼案例,剖析綠氫替代傳(chuan) 統能源的技術優(you) 勢,探索 “綠電 - 綠氫 - 綠色冶金” 新模式,為(wei) 重工業(ye) 脫碳指明方向。
峰會(hui) 不僅(jin) 有權威專(zhuan) 家的深度解讀,更設置豐(feng) 富互動環節。企業(ye) 可報名展位,全方位展示企業(ye) 產(chan) 品,拓寬商業(ye) 渠道;專(zhuan) 家演講後特設互動提問環節,讓您與(yu) 大咖麵對麵交流,碰撞思維火花。峰會(hui) 還精心安排會(hui) 後聚餐與(yu) 表演,為(wei) 您搭建輕鬆社交場景,助您結交商業(ye) 夥(huo) 伴,共謀產(chan) 業(ye) 發展。
把握氫能產(chan) 業(ye) 新機遇,見證從(cong) 技術突破到生態構建的跨越!立即報名,與(yu) 行業(ye) 精英共繪氫能未來藍圖!詳細信息,請聯係:趙靖 Tom 1822175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