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hth官网登陆 » 地方動態 » 正文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7-25  來源:中國政府網  瀏覽次數:94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

(2025年5月2日)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ju) 措。為(wei) 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經黨(dang) 中央、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hui) 精神,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大力實施城市更新,促進城市結構優(you) 化、功能完善、文脈賡續、品質提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工作中要做到: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全麵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設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堅持係統觀念,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不斷增強城市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調性;堅持規劃引領,發揮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增強專(zhuan) 項規劃實施支撐作用;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防範應對城市運行中的風險挑戰,全麵提高城市韌性;堅持保護第一、應保盡保、以用促保,在城市更新全過程、各環節加強城市文化遺產(chan) 保護;堅持實事求是、因地製宜,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不搞勞民傷(shang) 財的“麵子工程”、“形象工程”。

主要目標是: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取得重要進展,城市更新體(ti) 製機製不斷完善,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初見成效,安全發展基礎更加牢固,服務效能不斷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經濟業(ye) 態更加豐(feng) 富,文化遺產(chan) 有效保護,風貌特色更加彰顯,城市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既有建築改造利用。穩妥推進危險住房改造,加快拆除改造D級危險住房,通過加固、改建、重建等多種方式,積極穩妥實施國有土地上C級危險住房和國有企事業(ye) 單位非成套住房改造。分類分批對存在抗震安全隱患且具備加固價(jia) 值的城鎮房屋進行抗震加固。涉及不可移動文物、曆史建築等保護對象的,按照相關(guan) 法律法規予以維護和使用,“一屋一策”提出改造方案,嚴(yan) 禁以危險住房名義(yi) 違法違規拆除改造曆史文化街區、傳(chuan) 統村落、文物、曆史建築。持續推進既有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加強建築保溫材料管理,鼓勵居民開展城鎮住房室內(nei) 裝修。加強老舊廠房、低效樓宇、傳(chuan) 統商業(ye) 設施等存量房屋改造利用,推動建築功能轉換和混合利用,根據建築主導功能依法依規合理轉換土地用途。

(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更新改造小區燃氣等老化管線管道,整治樓棟內(nei) 人行走道、排風煙道、通風井道等,全力消除安全隱患,支持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整治小區及周邊環境,完善小區停車、充電、消防、通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增設助餐、家政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強老舊小區改造質量安全監管,壓實各參建單位責任。結合改造同步完善小區長效管理機製,注重引導居民參與(yu) 和監督,共同維護改造成果。統籌實施老舊小區、危險住房改造,在挖掘文化遺產(chan) 價(jia) 值、保護傳(chuan) 統風貌的基礎上製定綜合性保護、修繕、改造方案,持續提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設施條件、服務功能和文化價(jia) 值。

(三)開展完整社區建設。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ye) 服務設施、公共活動場地等,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構建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開展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因地製宜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優(you) 化綜合服務設施布局。引導居民、規劃師、設計師等參與(yu) 社區建設。

(四)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等更新改造。推動老舊街區功能轉換、業(ye) 態升級、活力提升,因地製宜打造一批活力街區。改造提升商業(ye) 步行街和舊商業(ye) 街區,完善配套設施,優(you) 化交通組織,提升公共空間品質,豐(feng) 富商業(ye) 業(ye) 態,創新消費場景,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賦能城市更新。鼓勵以市場化方式推動老舊廠區更新改造,加強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盤活利用閑置低效廠區、廠房和設施,植入新業(ye) 態新功能。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做好曆史文化風貌保護前期工作,不搞大拆大建,“一村一策”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結合等方式實施改造,切實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加快實施群眾(zhong) 改造意願強烈、城市資金能平衡、征收補償(chang) 方案成熟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推動老舊火車站與(yu) 周邊老舊街區統籌實施更新改造。

(五)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健全多層級、全覆蓋的公共服務網絡,充分利用存量閑置房屋和低效用地,優(you) 先補齊民生領域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合理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生活需求。積極穩步推進“平急兩(liang) 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醫療應急服務體(ti) 係,加強臨(lin) 時安置、應急物資保障。推進適老化、適兒(er) 化改造,加快公共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改造。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發展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養(yang) 老服務。因地製宜建設改造群眾(zhong) 身邊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推動消費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積極拓展城市公共空間,科學布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六)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全麵排查城市基礎設施風險隱患。推進地下空間統籌開發和綜合利用。加快城市燃氣、供水、排水、汙水、供熱等地下管線管網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改造,完善建設運維長效管理製度。推動城市供水設施改造提標,加強城市生活汙水收集、處理和再生利用及汙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改造,加快建立汙水處理廠網一體(ti) 建設運維機製。統籌城市防洪和內(nei) 澇治理,建立健全城區水係、排水管網與(yu) 周邊江河湖海、水庫等聯排聯調運行管理模式,加快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改造,構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澇體(ti) 係,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推動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改造升級。加強公共消防設施建設,適度超前建設防災工程。完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快速幹線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綠色慢行交通,加快建設停車設施。優(you) 化城市貨運網絡規劃設計,健全分級配送設施體(ti) 係。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實施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

(七)修複城市生態係統。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ti) 推進,建設連續完整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體(ti) 係。加快修複受損山體(ti) 和采煤沉陷區,消除安全隱患。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保護修複城市濕地,鞏固城市黑臭水體(ti) 治理成效,推進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複,確保汙染地塊安全再利用。持續推進城市綠環綠廊綠楔綠道建設,提高鄉(xiang) 土植物應用水平,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增加群眾(zhong) 身邊的社區公園和口袋公園,推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

(八)保護傳(chuan) 承城市曆史文化。銜接全國文物普查,紮實開展城市文化遺產(chan) 資源調查。落實“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全麵調查老城及其曆史文化街區,摸清城鎮老舊小區、老舊街區、老舊廠區文化遺產(chan) 資源底數,劃定最嚴(yan) 格的保護範圍。開展文化遺產(chan) 影響評價(jia) ,建立健全“先調查後建設”、“先考古後出讓”的保護前置機製。加強老舊房屋拆除管理,不隨意拆除具有保護價(jia) 值的老建築、古民居,禁止拆真建假。建立以居民為(wei) 主體(ti) 的保護實施機製,推進曆史文化街區修複和不可移動文物、曆史建築修繕,探索合理利用文化遺產(chan) 的方式路徑。保護具有重要曆史文化價(jia) 值、體(ti) 現中華曆史文脈的地名,穩妥清理不規範地名。加強城市更新重點地區、重要地段風貌管控,嚴(yan) 格管理超大體(ti) 量公共建築、超高層建築。

三、加強支撐保障

(一)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實施機製。創新完善以需求為(wei) 導向、以項目為(wei) 牽引的城市更新體(ti) 製機製。全麵開展城市體(ti) 檢評估,建立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評估效果、鞏固提升的工作路徑。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結合城市體(ti) 檢評估結果,製定實施城市更新專(zhuan) 項規劃,確定城市更新行動目標、重點任務、建設項目和實施時序,建立完善“專(zhuan) 項規劃-片區策劃-項目實施方案”的規劃實施體(ti) 係。強化城市設計對城市更新項目實施的引導作用,明確房屋、小區、社區、城區、城市等不同尺度的設計管理要求。不斷完善適應城市更新的工程項目建設實施管理製度。

(二)完善用地政策。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強用地保障,建立健全覆蓋全域全類型、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製和規劃許可製度,統籌好新增和存量建設用地,涉及國土空間規劃調整的,按程序依法辦理。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利用和用途依法合理轉換,明確用途轉換和兼容使用的正麵清單、負麵清單和管控要求,完善用途轉換過渡期政策。盤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完善閑置土地使用權收回機製,優(you) 化零星用地集中改造、容積率轉移或獎勵政策。支持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建設保障性住房、發展產(chan) 業(ye)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或者劃撥用地決(jue) 定書(shu) 規定由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擅自轉讓的情形外,鼓勵國有土地使用權人按程序自行或以轉讓、入股、聯營等方式更新改造低效用地。優(you) 化地價(jia) 計收規則。推進建設用地使用權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完善城市更新相關(guan) 的不動產(chan) 登記製度。

(三)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製度。落實房屋使用安全主體(ti) 責任和監管責任,加強房屋安全日常巡查和安全體(ti) 檢,及時發現和處置安全隱患。探索以市場化手段創新房屋質量安全保障機製。完善住宅專(zhuan) 項維修資金政策,推動建立完善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公共資金籌集、管理、使用模式。

(四)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方式。加大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等支持力度,通過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支持。中央財政要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地方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推進相關(guan) 資金整合和統籌使用,在債(zhai) 務風險可控前提下,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對符合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予以支持,嚴(yan) 禁違法違規舉(ju) 債(zhai) 融資。落實城市更新相關(guan) 稅費減免政策。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ye) 可持續的前提下積極參與(yu) 城市更新,強化信貸支持。完善市場化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城市更新,推動符合條件的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chan) 投資信托基金(REITs)、資產(chan) 證券化產(chan) 品、公司信用類債(zhai) 券等。

(五)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zhong) 參與(yu) 的城市更新可持續模式。充分發揮街道社區作用,調動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城市更新積極性。開展城市管理進社區工作。鼓勵產(chan) 權所有人自主更新,支持企業(ye) 盤活閑置低效存量資產(chan) ,更好發揮國有資本帶動作用。引導經營主體(ti) 參與(yu) ,支持多領域專(zhuan) 業(ye) 力量和服務機構參與(yu) 城市更新,健全專(zhuan) 家參與(yu) 公共決(jue) 策製度。建立健全適應城市更新的建設、運營、治理體(ti) 製機製。加強城市更新社會(hui) 風險評估、矛盾化解處置機製建設。

(六)健全法規標準。加快推進城市更新相關(guan) 立法工作,健全城市規劃建設運營治理和房屋管理法律法規。完善適用於(yu) 城市更新的技術標準,製定修訂分類適用的消防、配套公共設施等標準。加強城市更新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大力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科技成果推廣應用。

四、強化組織實施

在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結合實際抓好本意見貫徹落實。省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確定本地區城市更新行動的目標任務,做好上下銜接。城市黨(dang) 委和政府要切實履行責任,構建市級統籌、部門聯動、分級落實的工作格局,加強政策統籌,強化資金等保障,穩妥有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力戒形式主義(yi) ,杜絕搞“花架子”。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要發揮牽頭作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加強統籌指導和協調支持,完善製度政策。支持地方因地製宜進行探索創新,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製。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hth官网登陆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