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hth官网登陆 » 行情資訊 » 正文

重磅!成都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來了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3-26  來源:溫州發布  瀏覽次數:45
 改造不少於22座三環路既有人行天橋

無障礙設施及安全設施

更新改造公共汽車BRT站廳

公交站點、公交場站設施

不少於(yu) 600個(ge) 智慧公交站牌

65個(ge) 智慧候車亭、47處場站等

計劃打造“金角銀邊”點位600處

口袋公園50處

……

近日

成都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

成都市財政局印發

《成都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

(2024—2026年)》

具體(ti) 來看

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

1.動態更新地下管線基礎信息數據,建立隱患管理台賬基於(yu) 地下管網普查成果,嚴(yan) 格落實成都市地下管線基礎信息數據庫動態更新相關(guan) 機製,及時入庫管線項目成果數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地下管線隱患信息數據庫,並實行台賬管理。

2.以問題為(wei) 導向突出重點,推進管網更新改造

(1)燃氣管網更新改造

有序推進燃氣管網更新改造。全麵排查轄區內(nei) 燃氣管道安全風險和問題隱患,科學開展評估,分階段推進燃氣管道更新改造工作,提高燃氣管網安全運行保障能力。2024-2026年,計劃實施成華區、錦江區、新都區等片區燃氣管道更新改造,總長度不少於(yu) 1070公裏。

(2)供水管網更新改造

同步開展市政管網及小區供水設施更新改造,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改善用水“最後一公裏”。2024-2026年,計劃實施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成華區、金牛區、天府新區、簇橋片區等供水管網及附屬設施改造項目,總長度不少於(yu) 75公裏。

(3)排水管網更新改造

圍繞汙水收集效能不高、雨汙混流、雨季易澇等城市排水突出問題,係統開展排水管網更新改造,其中“5+1”區域排水管網更新改造按照“主幹管由市級部門負責牽頭實施、其餘(yu) 管道由各區(管委會(hui) )負責牽頭實施’的原則推進”。推進管網重大病害治理、管網混錯接治理及易澇片區係統化改造,加快排水設施薄弱區域水汙染治理,同步建設市政道路配套排水管網。2024-2026年,計劃實施錦江區、新津區梨花溪片區、華府片區等排水管網更新改造項目,雨水管網總長度不少於(yu) 72公裏,汙水管網總長度不少於(yu) 90公裏。

3.完善管網建設協調機製。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建設、誰負責”“誰運營、誰履職”原則,壓實管線參建單位職責。完善多部門協調的地下管網建設統籌機製,優(you) 化管網與(yu) 道路改造建設計劃,避免道路反複開挖,提升城市地下管網協同治理能力。

城市汙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建設

1.以提升城市生活汙水收集效能為(wei) 核心,推動源頭排水戶、市政排水管網、源頭雨汙分流改造工作,對重點排水戶內(nei) 部排水管網開展排查、檢測、病害治理工作,同步提升汙水收集、調配能力。實施成華區排水管網更新改造工程、成都國際鐵路港片區汙水收集管網建設及更新等項目,到2026年,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76.1%,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高於(yu) 100mg/L的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規模占比不低於(yu) 90%。

2.防止城市建成區已消除黑臭水體(ti) 返黑返臭。製定《成都市城市(縣城)黑臭水體(ti) 排查治理工作指南》,持續開展黑臭水體(ti) 治理和鞏固提升工作,確保不出現返黑返臭現象。

3.完善“源-網-廠-河”一體(ti) 統籌的運行管理模式

(1)加快推進“廠網一體(ti) ”專(zhuan) 業(ye) 化運維全覆蓋,探索“源-網-廠-河”一體(ti) 化運行管理模式,探索排水設施專(zhuan) 業(ye) 化運維進小區,鼓勵將排水戶內(nei) 部管網納入市政管護,整體(ti) 提升城市生活汙水收集處理效能。到2026年,城市主城區實行排水管網專(zhuan) 業(ye) 運行維護企業(ye) 比例提升至96%。

(2)持續保障城市汙水處理收費標準全麵覆蓋成本,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成華區、金牛區和高新區按照相關(guan) 要求進行汙水處理成本監審,城市汙水處理收費標準應滿足覆蓋成本的要求。

(3)持續深入推進排水戶分級分類管理,重點排水戶依法辦理排水許可並規範排水。

(4)健全以收集效能為(wei) 導向的考核和付費機製,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成華區、金牛區、溫江區、高新區和天府新區嚴(yan) 格按照現有要求開展績效考核和按效付費工作,其餘(yu) 試點區域探索構建以汙染物收集效能為(wei) 導向的績效考核體(ti) 係和付費體(ti) 係,對汙水管網運維效果按效付費。

4.建設汙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重點打造武侯區第8排水分區和第7-C排水分區兩(liang) 個(ge) 汙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通過建立管網“排查-診斷-改造-評估”工作機製,推行實施“源-網-廠-河”一體(ti) 統籌運行管理模式。到2026年,樣板區汙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不低於(yu) 120毫克/升。其中,第8排水分區通過管網補短板、擴容增蓄、增設幹管,實施金江等6個(ge) 區域市政管網改造項目,建設改造汙水管網長度不少於(yu) 7公裏。針對第7-C排水分區管網老化等突出問題,實施斷頭管打通、管道更新改造、汙水設施及幹管優(you) 化工程,建設改造汙水管網長度不少於(yu) 12公裏。

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

1.推進城市生命線工程建設。在已建城市生命線安全板塊功能基礎上,拓展完善市政燃氣、供水、排水、電力井蓋、市政橋梁、城市下穿隧道、綜合管廊、市政道路路麵塌陷監測、餐飲場所燃氣泄漏監測、老舊小區庭院燃氣管道風險監測及監督管理、決(jue) 策支持等軟件功能;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收集城市相關(guan) 基礎設施相關(guan) 數據信息,開展包含基礎數據加工處理、三維建模及模型適配等內(nei) 容的數據工程建設,構建覆蓋地上地下的城市基礎設施數據庫,形成符合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要求的數據底座。到2026年末,實現重點監測區域100%覆蓋。

2.建立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ti) 係

(1)推進排澇整治工程,係統治理易澇積水點和風險隱患點。對新津區主城區、花源片區以及青白江區成都國際鐵路港片區等易澇點開展係統治理,計劃改造雨水管網不少於(yu) 28.5公裏。到2025年末,城市易澇點動態消除比例達到100%。

(2)推進排水防澇設施提標改造。通過實施管道補盲區工程、已建幹管設施提標工程、缺陷管網修複工程,有效提升排水管網排水能力。計劃實施蜀都大道東(dong) 風路雨水管網改造、高新區排水管網更新改造等6個(ge) 項目,到2026年,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成華區、金牛區、高新區、天府新區能夠有效應對50年一遇降雨(261mm/24h);中心城區其它區域能夠有效應對30年一遇降雨(233mm/24h)。

(3)落實城區地鐵、下穿隧道、地下公共空間出入口等重要基礎設施防淹防澇措施。2024-2026年,嚴(yan) 格按照《軌道交通工程防洪防澇實施導則》《成都市城市下穿隧道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試行)》等規定,落實重要基礎設施的各項防淹防澇措施。

3.提升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實施沙西線(西華大道)改造工程智慧綜合杆項目,實現傳(chuan) 統基礎設施的智慧化升級改造;改造不少於(yu) 22座三環路既有人行天橋無障礙設施及安全設施;更新改造公共汽車BRT站廳、公交站點、公交場站設施,不少於(yu) 600個(ge) 智慧公交站牌、65個(ge) 智慧候車亭、47處場站等

4.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健全生活垃圾分類體(ti) 係,提升大件垃圾便民收運水平,到2026年,升級改造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5000個(ge) ,增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車不少於(yu) 3900輛,新建改造大件垃圾投放點和集散點不少於(yu) 4000個(ge) ,新建大件垃圾分揀處置設施不少於(yu) 14處,處置能力590噸/日。

5.提升城市綠地服務功能。積極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和綠地開放共享,建設群眾(zhong) 身邊健身設施,實現公園城市的宜居宜遊宜健身。建設期內(nei) ,計劃打造“金角銀邊”點位600處、口袋公園50處

老舊片區更新改造

1.建立健全城市體(ti) 檢和城市更新一體(ti) 化推進工作機製。堅持體(ti) 檢先行的基本原則,一體(ti) 化推進城市體(ti) 檢和城市更新,推動形成體(ti) 檢發現問題、更新解決(jue) 問題、評估更新效果、持續鞏固提升的工作機製。

2.實施重點老舊片區更新改造

(1)開展老舊片區更新改造,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實施望江片區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完成改造並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老舊片區不少於(yu) 8個(ge) 、改造麵積不少於(yu) 1.29平方公裏。

(2)推進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實施青白江區、龍泉驛區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等項目,新、改建泵房設備設施50處。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由專(zhuan) 業(ye) 化企業(ye) 接管並提供服務占比提升至1.2%。

(3)推進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在社區內(nei) 增設養(yang) 老服務、嬰幼兒(er) 托育、兒(er) 童托管、社區助餐、家政便民等功能。實施何家社區綜合體(ti) 、西南交大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等不少於(yu) 48個(ge) 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

(4)補齊“一老一小”等設施短板、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建設期內(nei) ,實施桂東(dong) 社區老舊院落成片改造項目、燃燈社區改建更新工程等,完成不少於(yu) 23個(ge) 社區的改造項目

健全工作機製模式

1.建立城市更新統籌謀劃工作機製。按照“市區聯動、以區為(wei) 主”的工作模式,建立高位推進、實體(ti) 化運作的工作協調機製,推進立法保障,優(you) 化頂層設計,出台《成都市城市更新條例》、完成《成都市城市更新規劃》修編工作。

2.形成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模式

(1)建立房屋體(ti) 檢、養(yang) 老金、保險三項製度。完成城市房屋安全體(ti) 檢、城市房屋安全保險、城鎮房屋養(yang) 老金試點工作相關(guan) 政策機製各1項,並落實相關(guan) 已出台製度,啟動推進試點相關(guan) 工作。

(2)深入貫徹海綿城市理念。出台係統化建設海綿城市相關(guan) 文件,在老舊片區更新改造過程中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相關(guan) 要求,因地製宜建設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海綿設施。

(3)持續探索廠網一體(ti) 運維模式。深入貫徹落實《關(guan) 於(yu) 優(you) 化水務管理體(ti) 製構建供排淨治一體(ti) 化機製的試行意見》,堅持“政府引導、企業(ye) 參與(yu) 、治管並舉(ju) 、管辦分離、廠網一體(ti) 、全域覆蓋”原則,持續深化供排淨治一體(ti) 化。

(4)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zhong) 參與(yu) ”的多元化、市場化融資模式,出台中央專(zhuan) 項補助資金管理相關(guan) 辦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模式。建立地方政府資金支持、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金融機構融資的相關(guan) 機製文件1項。

(5)建立市政府對各區、各部門的績效考核製度。研究建立城市更新績效評估體(ti) 係,並按照預算管理有關(guan) 要求開展績效評價(jia) (考核)。

3.建立城市更新配套製度。以《成都市城市更新條例》為(wei) 綱領,持續完善政策體(ti) 係,探索建立土地、規劃、建設、產(chan) 業(ye) 、財稅、金融等方麵的配套政策和標準規範,健全城市更新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相關(guan) 製度。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hth官网登陆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