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抓城建提品質2025年專(zhuan) 項行動方案》近日正式出爐。記者從(cong) 市住建局了解到,今年泉州市將以開展“項目提效年”活動為(wei) 抓手,策劃實施宜居宜業(ye) 、安全韌性、智慧高效三大專(zhuan) 項工作,聚焦城市更新、公共空間、公共服務設施、綜合交通體(ti) 係、基礎設施和城市運行管理等多方麵,打造樣板特色工程,統籌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組織實施城建項目1500個(ge) 以上,完成年度投資1250億(yi) 元以上。
宜居宜業(ye) 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000個(ge)
城市更新,生活更“新”。今年,泉州市將紮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建立城市體(ti) 檢和城市更新一體(ti) 化推進機製,鼓勵運營前置,積極探索多元參與(yu) 、收益反哺改造的自主更新。
有序更新——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鼓勵對集中成片的老舊危房進行統規統拆統建。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不少於(yu) 2.4萬(wan) 戶。推進閑置低效的城市舊廠房(場站)“騰籠換鳥”“工改商”“工改文”,向多功能、綜合性新型消費載體(ti) 轉型。
優(you) 化格局——有序推進海絲(si) 金融中心、市井十洲城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環灣核心區建設成形、繁榮發展。突出“宋元中國·海絲(si) 泉州”城市品牌,打造一批傳(chuan) 承閩南文化、繁榮現代商業(ye) 、突出產(chan) 業(ye) 特色、彰顯城市活力的特色商業(ye) (文化)街區。
民生保障——全市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000個(ge) 、充換電設施1500個(ge) ,增設或改造不少於(yu) 1萬(wan) 個(ge) 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設施;開工建設8000套以上保障性住房。
聚城暢通——加快構建環灣和中環城交通體(ti) 係,中心城區形成“8”字環灣環城快捷化道路,跨區跨江交通更加順暢便捷。新(改、擴)建各類城市道路110公裏,完善(P+R)駐車換乘體(ti) 係建設,建設綠道120公裏,打造“山水城”融合的城市綠道係統,綠道慢行串聯並網。
擦亮品牌——高標準做好古城保護活化利用,推進老街、古街、曆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提升。補強“山線”“海線”兩(liang) 條曆史文化保護線,完成50棟曆史建築、傳(chuan) 統風貌建築保護修繕(活化利用);開展“刺桐僑(qiao) 厝”保護利用提升三年專(zhuan) 項行動,打造“一縣一核心區、一鎮一片、一村一館”華僑(qiao) 建築風貌展示區。
安全韌性 改造老舊燃氣管道逾20公裏
打造安全韌性城市,既要“麵子”,更要“裏子”。今年,泉州市將係統性建設完善城鄉(xiang) 基礎設施,推進布局優(you) 化、功能補短和老舊更新,加強防洪排澇、“平急兩(liang) 用”體(ti) 係建設。
加強供水、汙水收集處理、環衛、電力等設施建設,新(改)建供水管網60公裏,推進老舊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更新改造140個(ge) ;新建(改造)市縣生活汙水管網190公裏以上;新建(改造)生活垃圾分類屋(亭)150座;新(改)建道路電力管道15公裏。
築牢“城市生命線”,新(改)建城區雨水管網(渠)70公裏;改造老舊燃氣管道20公裏以上;完成15座消防站建設,新建市政消火栓215個(ge) 。中心市區重點推動清源山花博園片區等“平急兩(liang) 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暢快城市“呼吸”,推進城市山體(ti) 公園化,建設2平方公裏郊野公園。持續深化“綠滿泉城”行動,打造3個(ge) 精品公園,建設30個(ge) 口袋公園,推進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
智慧高效 推進社區物業(ye) 服務管理提升
以人為(wei) 本,讓城市更“聰明”。泉州市將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新技術、新舉(ju) 措應用,推動城市管理智慧精細、城市建設智能節能。
鍛造智慧“大腦”,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一網統管”,完成80公裏路橋、水務、管廊等設施的智能化建設(改造)。優(you) 化全市房屋建築“一網統管”平台功能和操作流程,提升房屋安全管理質效,完成一批1989年前建成的農(nong) 村公共建築的鑒定。推進社區物業(ye) 服務管理提升,年底前全市物業(ye) 小區服務質量參評率85%以上,三星以上物業(ye) 小區占比率50%以上。
節能智能建造方麵,持續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各縣(市、區)裝配式建築占當年新建建築麵積40%以上,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占比100%。在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開展建築信息模型(BIM)“一模到底”應用,推進智慧工地建設。
此外,各縣(市、區)將策劃實施精品項目、亮點工程,謀劃5類樣板(精品)各1個(ge) ,各打造1~2個(ge) 具有當地特色、影響力大、具有全局帶動和示範作用的城市功能品質提升項目,策劃生成不少於(yu) 1個(ge) 社區(片區)物業(ye) 管理提升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