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製定限製性政策還是鼓勵性政策
這是一個(ge) 最根本的政策導向問題。政策是嚴(yan) 肅的,不能朝令夕改。企業(ye) 的失誤隻能導致局部的損失,不影響大局,而政策失誤將關(guan) 係到整個(ge) 會(hui) 展業(ye) 的生死存亡。因而政策必須是有高度的,要高屋建瓴,這種高度從(cong) 哪裏來?主要是基於(yu) 對會(hui) 展業(ye) 運行規律的深刻理解。同其它許多行業(ye) 相似,會(hui) 展業(ye) 也首先麵臨(lin) 一個(ge) 要製定鼓勵性政策還是限製性政策的問題。有專(zhuan) 家評價(jia) ,目前中國的會(hui) 展業(ye) 發展過熱,而有些專(zhuan) 家則從(cong) 產(chan) 業(ye) 的帶動效應上評判,認為(wei) 會(hui) 展業(ye) 遠未達到理想狀態,更談不上過熱。為(wei) 了拿出高水平的政策,目前最關(guan) 鍵的是加強對會(hui) 展業(ye) 的研究,真正弄清楚為(wei) 什麽(me) 要發展會(hui) 展業(ye) ?會(hui) 展業(ye) 給現實經濟解決(jue) 了哪些問題?對經濟增長、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哪些好處?從(cong) 目前已有的成果看,會(hui) 展業(ye) 的研究還非常薄弱,如何能夠使會(hui) 展政策達到會(hui) 展產(chan) 業(ye) 平衡發展的效果,既有所限製又有所鼓勵,還需要業(ye) 內(nei) 認真思索與(yu) 研究。
是遍地開花還是某些區域優(you) 先發展
這是一個(ge) 重要的地區布局問題。會(hui) 展業(ye) 的發展要有一定的基礎條件,如自然地理條件、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會(hui) 展場館、產(chan) 業(ye) 基礎、政策環境等。並不是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地區都具備這些條件,因而會(hui) 展業(ye) 不可能遍地開花,隻能根據這些條件,有選擇、有重點地發展。那麽(me) ,優(you) 先發展哪些區域呢?首先是北京、上海、廣州三個(ge) 具有重量級的中心城市,因為(wei) 這些城市已經基本具備了發展會(hui) 展業(ye) 的社會(hui) 、經濟與(yu) 文化基礎,無論是組展商、參展商還是一般觀眾(zhong) ,都能夠在這些城市找到參展與(yu) 參會(hui) 的理由。其次是特色城市,如大連、青島、深圳、成都、珠海、濟南等,這些地區要麽(me) 在城市風光方麵具有壟斷性,要麽(me) 是區域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容易找出自己發展會(hui) 展業(ye) 的特色和“賣點”。
是展會(hui) 與(yu) 大型活動同步發展還是分類區別優(you) 先發展
這是一個(ge) 重要的產(chan) 品布局問題。從(cong) 國外的有關(guan) 研究看,不少學者把展覽、會(hui) 議與(yu) 大型活動捆綁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個(ge) “會(hui) 展業(ye) ”。其理由主要有兩(liang) 點:一是這三類活動都是那種長時期策劃、短時期聚集、對餐飲、住宿、旅遊等具有較大帶動性的活動;二是因為(wei) 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已經表明這三類活動之間的界限在逐漸模糊,通常的情況是展中有會(hui) 、會(hui) 中有展、大型活動中既有展又有會(hui) 。但是,從(cong) 活動目的和具體(ti) 運作方式來說,三者又有很大不同。一般說來,展覽尤其是商貿展覽,其直接目的是促成交易,是商品買(mai) 家和賣家的聚會(hui) ,其尋找交易夥(huo) 伴的目的性非常明確。而大多數會(hui) 議的目的在於(yu) 交流信息,或者是單向的宣傳(chuan) ,如培訓、產(chan) 品說明會(hui) 等,或者是雙向的交流,如研討會(hui) 等,能否達到溝通的目的是評價(jia) 會(hui) 議成敗的關(guan) 鍵之一。相比而言,大型活動如奧運會(hui) 、世博會(hui) 以及各地的節慶活動等,其目的性比較複雜,可能是為(wei) 了政治宣傳(chuan) 、也可能是為(wei) 了活躍居民生活,抑或是為(wei) 了樹立政府形象,從(cong) 這一角度看,大型活動的市場化程度低,大多數大型活動需要政府出麵,需要財政補貼。鑒於(yu) 這三類活動的不同特點,在製定政策時,我認為(wei) 不能同步發展。具體(ti) 說,由於(yu) 貿易展覽是一種交易成本較低的貿易方式,要采取鼓勵政策,大力發展;會(hui) 議市場比較複雜,雖具有促進經濟技術發展的積極意義(yi) ,但過多、過濫的會(hui) 議同樣有“文山會(hui) 海、浪費資源”之嫌,所以經貿類、技術類與(yu) 學術類會(hui) 議可以優(you) 先發展,其它會(hui) 議要區分情況,加以限製;大型活動一般是由政府投資的,雖然在宣傳(chuan) 政府形象、活躍居民生活氛圍等方麵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yi) ,但在政策上要加以限製,以防止各級政府好大喜功,誤入歧途,浪費國民財富。
如何處理保護民族產(chan) 業(ye) 和對外開放的關(guan) 係
這是一個(ge) 中國會(hui) 展業(ye) 如何適應WTO規則,並在國際經濟一體(ti) 化背景下尋求發展的重要問題。中國會(hui) 展業(ye) 目前還是一個(ge) “幼稚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組織化程度不高,國際競爭(zheng) 力不強,這是一個(ge) 不容回避的事實。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包括:(1)會(hui) 展業(ye) 改革相對滯後,計劃經濟體(ti) 係下的利益格局尚未解除,會(hui) 展業(ye) 中的政企關(guan) 係尚未理順;(2)會(hui) 展行業(ye) 的開放滯後,國外展覽公司的辦展資格仍有限製,同WTO所倡導的開放、競爭(zheng) 與(yu) 國民待遇精神尚有差距;(3)政策供給嚴(yan) 重滯後,導致會(hui) 展業(ye) 無規可循,辦展辦會(hui) 主體(ti) 魚龍混雜,擾亂(luan) 了市場秩序,損害了行業(ye) 形象;(4)行業(ye) 自律組織發展滯後,全國性行業(ye) 協會(hui) 尚未形成,各地方協會(hui) 不少流於(yu) 形式,形同虛設,職能殘缺。這些問題是由於(yu) 曆史原因造成的,不可能在較短的時期內(nei) 徹底解決(jue) ,而中國已經加入了WTO,對國外會(hui) 展業(ye) 開放市場是一個(ge) 必然的趨勢,因而協調民族會(hui) 展業(ye) 與(yu) 國際會(hui) 展業(ye) 之間的關(guan) 係,同樣是政策製訂中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來源:會(hui) 展資訊網